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cqhxms.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cqhxms.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cqhxms.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cqhxms.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_案例_半岛体育app安全_半岛体育app下载官网 ">
移动机器人案例分享---汽车整车厂&零部件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

来源:半岛体育app安全    发布时间:2024-12-18 23:51:28
1968年5月出生,中国澳门人,祖籍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

详细信息


  1968年5月出生,中国澳门人,祖籍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 澳门城市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级经济师, 九届宁夏自治区政协委员。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执行董事,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部职业院校中国特色学徒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皮革制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职教社全国职业教育评估指导委员会委员、专家,福建省中华职教社社务委员、泉州市中华职教社副主任,福建省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专家,泉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会长,泉州市职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泉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家,《泉州学林》责任编辑,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硕士导师,晋江鞋业市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博士致力于职业教育的实践探索和政策理论研究,原创被需值教育方法的理念,在《教育评论》杂志陆续发表《被需值教育:一种新的教育方法的理念》《被需值的意蕴及提升策略》《被需值理念下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实践研究》《被需值教育理念下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与问题审思》等论文;在《澳门城市研究》2018年第一辑发表《被需值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专著《被需值教育》厦门大学出版社2020年4月;《福建省教育工委工作简报》、《福建省教育厅2018年教育年鉴》、《福建教育电视台》、《泉州晚报》、《晋江电视台》等多次报导被需值教育。原创“被需值”获批中国知识产权局注册;注册号:23234891。

  首次提出企业学院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育人模式,《教育与职业》杂志2019年11月发表《产教融合视域下企业学院的历史溯源、时代特征及现实路径》论文;2019年12月《中国教育报》专访《企业学院引发“育人革命”》;2017年7月《“二元”视角下现代学徒制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发表于《教育评论》;2017年6月《服务经济时代高职院校人才教育培训路径研究》发表于《企业经济》。

  主持的《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教育培训改革》项目,入选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是全国唯一入选的民办院校项目。

  2001-2005年在福建农林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完成本科学习;2015-2018年在东华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习。2011-2018年历任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机电系副主任、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副校长,现任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校长。近五年来,撰写1个案例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案例,一篇文章入选全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理论征文“优秀等次”;主编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入选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主持“福建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福建省服务产业专业群实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10多个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建设;主持或参与市厅级以上课题10多项,发表科研论文6篇;拥有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5项、福建省职业教育优秀论文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银奖2项、铜奖3项;参加福建省“职工创新大赛”获银奖1项、铜奖1项。2022年获评泉州市最美教师,2023年获评福建省名师。

  黄两旺,男,汉族,福建安溪人,党员,博士、副教授,泉州市第四层次人才,曾任黎明职业大学团委书记、创新创业学院院长、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现任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与教育工作20年,参与《“创新创业+” 专业实体新模式的构建与实施》项目荣获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主持全国共青团中央课题2项,主持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就业育人项目1项,主持福建省就业创业金课1门、参与1门。

  曾荣获“福建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泉州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称号;近三年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林松柏总督学,男,汉族,1957年4月出生,福建省泉州晋江人。党员,博士,教授,华侨大学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侨大学党委委员,材料学院党总支部书记、副院长,黎明职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校长。

  教育部全国石油与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六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双证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学管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专家,福建省教育评估专家,福建省科协委员,福建省中华职教社社务委员,福建省高职高专院校科技联盟理事长,福建省石油化工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福建省化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福建省化工学会常务理事,泉州市社科联副主席,第五、六届泉州市科协副主席,泉州市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泉州市泉港区政府石化产业研究发展顾问,泉州市丰泽区政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顾问。

  第五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主持科研工作的校长,全国石油与化工行业教学名师,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泉州市优秀人才。

  喻亮,男、汉族,1975年10月出生,湖北十堰人,教育学博士(在读)、教授、泉州市高层次人才(第四层次)、福建省退伍军人就业创业导师。1998年6月本科毕业于湖北大学历史教育专业、史学学士学位,2020年3月毕业于南开大学和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合作教育领导与管理硕士学位,2022年9月入读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博士。1998年7月入伍武警福建省公安边防总队,2016年副团职转业并自主择业。

  兼任全国食品产教融合共同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师发展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物流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湖北大学福建校友会秘书长、泉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委员、泉州市演讲与口才学会副会长、泉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晋江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晋江市新的社会阶层联合会副会长。

  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被评为公安部政治部“优秀党务工作者”、公安边防部队“优秀基层教员”、武警福建公安边防总队“十佳教导员”、泉州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转业后被评为“中国教育报特约通讯员”、“厦门市学校综治安全目标管理先进个人”、“泉州市科技特派员”、“晋江市社科人才库专家”、“晋江市科技专家库专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2部,担任国家级教学资源库《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主讲教师,主持并完成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项目《基于“群教育”理念下“三元双师”型教师队伍成长道路建设与综合改革》以及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教改科研项目20余项。

  王正君副校长,女,满族,1984年1月出生,籍贯吉林省长春市,党员,副教授,晋江市优秀人才。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本科,泰国暹罗大学教育管理硕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技师,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师。

  现任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副校长,兼任教育学院副校级院长、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学前教育和托育服务工作委员会公共平台专项工作小组副组长、闽西南学前教育联盟常务理事、晋江市美术家协会党支部书记兼副秘书长、晋江市旅游协会常务理事。

  先后被评为福建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泉州市“优秀教师”、泉州市“科技特派员”、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卓越轻工人”等荣誉称号。

  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2本;主持或参与市级以上课题3项,参与建设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参加福建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荣获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

  吴文弹副校长,党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技师,教育管理硕士,现任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副校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兼任泉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

  2012年起,先后担任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招生办副主任、秘书处处长、国际学院副院长、图书与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宣传招生处处长、校长助理等职务,先后被评为学校“优秀教职工”、“优秀党员”和“卓越轻工人”。

  杨承杰副校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评审专家。

  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就读西北轻工学院(现为陕西科技大学)皮革工程专业。

  1982年8月被分配到轻工业部毛皮制革工业科学研究所(现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工作。

  2000年8月至2017年10月任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现任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皮革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皮革机械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泉州轻工学院副校长。

  何世伟副校长,1982年6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动机系,1994年6月获美国加州大学Santa Barbara分校机械博士学位。发表多篇学术论文。1992-1994 年任伊利诺州立大学香槟分校副研究员,1994-1995年任荣周集团大中钢铁副总工程师,1995-1996年任交通部高铁局正工程师,1996-2005年任大华科技大学机电工程系系主任,2009-2011年任大华科技大学进修部主任,2010-2012年任大华科技大学副教务长,2011-2012年任大华科技大学推广教育中心执行长,2007-2013年任大华科技大学机器人教学中心主任,2012-2015年任上海捷准科技有限公司执行副总,2015年任捷准科技有限公司顾问,现任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副校长。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位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中国品牌之都—福建晋江,由晋江市委、市政府主导,澳门金龙集团和福建恒安集团、安踏集团、浔兴集团、艾派集团五大有名的公司共同创办,2006年4月开始筹建,2009年秋季正式招生办学,是福建省示范校、“双高校”。学校设有智慧制造学院、健康生活学院、服务经济学院、文创学院、建筑学院、教育学院、数字技术学院7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产业开设食品、鞋服、机电、工业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建筑、电商物流、财管会计、动漫、影视动画、学前教育、体管等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产业学院5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1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1个、省级特色专业群实训基地3个、省级虚拟仿线个、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等,在2023年ABC中国高职院校排名中,位列民办高职院校全国第10位、福建省第1位,总实力位列福建省高职院校第一阵营、全国民办高职院校第一阵营。

  学校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跟国家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步伐,坚持需求导向,传承“晋江经验”,抓住地方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达、产业集聚的区位优势和五大集团企业办学特色,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企业学院-职业启航班-群教学法”五层次办学,依托产业设置专业,根据公司及岗位需求开设课程,尊重教育规律,加强内涵建设,打造学校教师、企业技师、行业大师组成的“三元双师”型师资队伍,秉持“明道、励学、笃行”校训精神,践行“群教育被需值教育立德树人、产教融合职业启航创新育人”办学理念,坚持扬长教学特长发展原则,推进“11231”工程(崇拜1位英雄人物、掌握1项专业技能、擅长2项体育运动、唱好3首歌曲、会做1道菜),培育“三有”(目中有人、心中有情、手中有爱)“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四会”(会学习、会交往、会生活、会工作)“专业技能过硬、特长发展好、数字能力强”的高素养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有效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企业学院-职业启航班-群教学法”五层次办学。产教融合是指政策层面,学校紧跟国家有关政策,主动适应行业、企业需求,依托产业设专业;校企合作是指合作主体层面,校企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命运共同体,充分的发挥育人主体作用;企业学院是指合作模式层面,形成校企一体制定人才教育培训方案、招生招工、师资队伍等“九个一”工作机制,校企一体化育人;职业启航班是指合作切入点层面,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打破院系和专业格局,整合利用校企双方教育教学资源,“岗课赛证”融通,精准育人;群教学法是指教学模式层面,校企整合课程、教师、教学实训基地等,实现“多师同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成效。5个企业(产业)学院入选福建省产业学院,实践成果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建设企业学院 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案例入选全国改革开放40周年内涵发展创新案例,《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打造“二元制”人才教育培训品牌》案例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案例。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实施“学校教师、企业技师、行业匠师”组成“三元双师”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施行大师、匠师、技师与教师系列职称并行互通的“双轨制”职称评聘制度,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拥有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专业带头人6人,执行董事王树生博士是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中华职教社副主任、教育部职业院校中国特色学徒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皮革制鞋专委会主任。借助泉州市高层次人才、晋江市优秀人才政策和民办灵活的办学机制,引进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原院长杨承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特殊膳食食品标准化委员会主任蔡木易教授、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理事长王万绪教授、中国酒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延才高级工程师、福建农林大学博士生导师郑宝东等大师及顶尖专业带头人,打破技术技能天花板,引领专业群建设、应用研发技术、产品工艺开发、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实施“全员导师制”和“四员协同”思政育人,不拘一格培养聘用校企年青骨干教师,全校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和干事创业热情高。近五年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获国家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和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8项,《基于群教育理念下“三元双师”型教师成长道路模式综合改革》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入选国家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践行群教育被需值教育立德树人。群教育是培育学生群意识和群能力的教育,通过群的方法使个体能够合群、成群、乐群、善群,具有合作性、利他性、集体性和社会性等属性。被需值教育是提升学生被需要的素养及其价值的教育。群教育被需值教育方法的理念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抓手,通过实施文化育人进课程工程、手工匠培养工程、群教育被需值教育文化建设工程、社会服务工程等四大工程建设,常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切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科技文化艺术活动,营造了“靓装、微笑、被需要”校园文化氛围,全方面提升学生的被需值和合作性、利他性、集体性、社会性等群意识及能力。群教育被需值教育方法的理念已成为学校的文化基因、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育人品牌,“群教育被需值教育”研究实践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扬长教学特长发展原则,以群教育和被需值教育为文化基因,以氛围和节奏为外在表现,融合党史国情、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海丝文化、闽南文化、非遗文化、职教文化和企业文化,弘扬传承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文物精神,推进“11231”工程(崇拜1位英雄人物、掌握1项专业技能、擅长2项体育运动、唱好3首歌曲、会做1道菜),开展“学生特长发展”“数字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和“会点啥”等系列主题活动,每年定期举办全校性运动习惯比试大会、社团才艺展示等文体活动,挖掘培育学生特长,激发学生兴趣,还给学生自信和阳光,培育“三有”(目中有人、心中有情、手中有爱)“三动”(动脑、动手、动口)“四会”(会学习、会生活、会交往、会工作)“专业技能过硬、特长发展好、数字能力强”的高素养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校篮球队连续三年荣获福建省大学生篮球赛一等奖、舞龙项目入选全国高职院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示范基地、1名同学荣膺中华职业教育社“最美职校生”称号。

  聚焦产教科城融合,依托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发挥全国轻工行指委皮革制鞋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物流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泉州市鞋业职业教育集团、泉州市食品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和泉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会长单位优势,充分整合政行校企研资源,协同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团队,有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1个、省级科技特派员3人、市级科技特派员16人。搭建“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建设“产业实训基地+产业工人培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三位一体培训平台、构建“思政教育+文化养成+技能提升”三位一体培训目标、实施“技能培训+技能竞赛+技能证书”三位一体技能提升行动,形成四个“三位一体”产业工人培训体系,打造“三元双师”教学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精品在线开放培训课程,对接产业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以服务社会为抓手,广泛开展面向农业农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职工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等各类社会培训;承办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福建省选拔赛,全国鞋服饰品及箱包类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全国海鲜烹饪技能大赛、泉州市“数字工匠”建筑行业BIM技能竞赛等各类各级技能大赛,服务能力与影响力全方面提升,入选福建省工匠学院。

  建设“海丝学院”,政校侨企一体化推进国际化办学,教随产出、产教同行、职教出海。设立国际学院和归国华侨联合会,发挥高校侨联主体作用和地方侨联纽带联通、海外乡团资源支撑作用,共建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老挝、菲律宾等地“海丝学院”,形成“高校侨联+地方侨联+海外乡团”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打造“中文+职业技能”培训高地,招收培养来自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菲律宾等国留学生百余人,年培养培训学员超百人,举办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数字能力课程班”、泰国中小学中文课程项目等,累计接待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营、华人华侨访问团以及港澳台青少年游学团等百余团近万人次。国际化办学经验入选中华职教社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职业教育合作优秀案例、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典型案例,并在“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论坛、中国国际教育年会等活动作经验分享,是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荣获省级“五好”侨胞之家。

  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学校党组织设置和工作机制,构建“146”党建工作模式,一融双优,建立健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体系,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程进头脑。传承“晋江经验”,开设“晋江经验”校本思政课,发挥晋江非公企业党建经验优势,与恒安、柒牌、盼盼等50余家校外单位党(委)支部建立党建共建关系,每年联合开展专题学习、技能交流、科学技术创新、歌咏比赛、运动会和主题党日等活动100余场次,多渠道多方式扎实推进校企党建共建、文化交融,推进人才教育培训和党建团学紧密结合,企业文化走进校园、大学文化融入车间,学员与学生、教师与企业技师互学互促共成长,立德树人与技术技能培养有机整合,实现了校企文化深度交融,凝聚力和党建活力慢慢地加强,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了思想引领和文化基础,引领保障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校位于市区,周边高速公路、高铁、航空一应俱全,离高速出口车程5分钟、离机场10分钟、离高铁站15分钟。校门口有公交车、共享自行车、汽车等。学校毗邻八仙山公园、万达广场和宝龙城市广场,方便学生学习之余休闲娱乐和课外兼职。


取消回复发表评论: